強化理念落實責任建設過硬巡護隊伍
來源:《管道保護》雜志 作者:中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 時間:2018-7-3 閱讀:
中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
近年來,管道公司老齡管道隱患逐年增多,外部打孔盜油、違法占壓和第三方施工傷害等問題頻繁發生。“11•2”黃島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發生以后,公司上下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汲取教訓,將壓力化為積極進取的動力,強化安全生產理念,用改革、管理、科技等硬措施,攻克管道巡護工作的薄弱環節,為企業安全發展夯實基礎。
從轉觀念、建制度入手,狠抓從嚴管理
1.按專業化運營要求重新建立巡護制度體系。主動適應新形勢要求,建立健全管道巡護獎懲機制,修訂完善公司巡護線制度、管道安全保護獎懲辦法、農民巡線工管理辦法、輸油管道泄漏監測系統與壓力異常處置管理辦法、第三方施工管理辦法、線路閥室管理辦法、“三樁一牌”的圖集和整治標準等,實行“一孔一分析”制度,明晰責任,強化考核。
2.樹立“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積極進取意識。開展自我檢查和反省,破除打孔破壞“不可防、不可控”的消極思想和陳舊觀念,強化紅線意識,嚴格遵守各項制度,確立一切風險可以控制、一切違章可以杜絕、一切隱患可以消除、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思想。公司派出山東、河北管道反打孔破壞督導組,會同干部員工攻堅克難, 較好實現了上級要求2014年6月底前遏制打孔破壞高發勢頭的目標。
3.嚴肅紀律,加強管理,規范職工從業行為。制定了管道儲運公司和分公司禁令,規定各種違反制度和紀律行為的懲戒辦法,強化干部員工遵紀守法意識。凡“不按照規定巡護管道”、“因監管不力造成管道被第三方施工破壞”、“出現管道新增占壓”、“ 弄虛作假、謊報瞞報打孔盜油、陰極保護等管道保護相關數據”的直接責任人,予以經濟處罰并離崗培訓;造成后果的,視情節輕重,予以行政處分直至開除并解除勞動合同;對打孔破壞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輸油站領導就地免職。
4.推行高后果區管理,提高應急反應能力。按照“一段一圖”、“一點一圖”的原則,組織輸油處制作高后果區分布圖冊,掌握管道周邊的情況,實行動態管理。要求基層單位站隊長、技術員和管道保護工手工繪制管道走向和周邊的環境情況,真正做到基層人員對管道沿線的情況了如指掌,提高應急反應的能力。
5.加強員工崗位培訓,開展全員安全承諾。使員工對自己崗位的風險和安全責任更加清晰, 有效提升安全意識;開展兩輪老舊盜油閥門的排查,逐個清理依附在管道上的“毒瘤”;加大對全體職工、特別是關鍵崗位員工的教育、監督和管理,采取嚴防、深挖和徹查等措施,杜絕監守自盜、內勾外聯情況的發生,保證內部隊伍的純潔性。修訂“反打”舉報獎勵政策,大幅提高對舉報和抓獲打孔破壞分子的獎勵額度。
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自主巡防體系建設
按照“企業主責、企業自主、協商自愿、部門監管”的要求,落實法律賦予企業的安全保衛主體責任。2014年初,公司根據形勢的變化,積極探索企業自建、自管的專業化原油管道巡護隊伍管理新模式,逐步建立職工自主巡護、分類管理、分段承包、責任到人的管道巡護新體制。
1.建立各級巡護承包責任制。公司領導成員定期帶隊徒步巡線,實地了解掌握管道安全情況。各輸油處組建專職巡護隊伍,實行全員巡護承包責任制,各級管理人員下沉并常駐一線,實行“三進三同”,即“進基層,同工作;進班組,同學習;進崗位,同勞動”,機關各部門在保證正常業務運行的情況下,不定期抽出人員深入承包管段參加巡護,推行移動辦公,指導基層單位開展工作,幫助促進提升管道巡護工作水平。
2.探索管道巡護的有效形式。公司采取整合資源、提高效率等措施,去年3月將鄒城處、濰坊處、滄州處、聊城處在臨邑縣境內的各輸油站的相關力量進行整合,成立了以臨邑站牽頭的巡護大隊,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有效克服了多頭指揮,各自為政、效率低下的局面。鄒城處提出“抓好三級巡護、打好三場戰斗”,實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采取軟件定位、徒步巡查、儀器探查,快速排查可疑管段,不給盜油分子可乘之機。濰坊處在打孔破壞嚴重地段,采取駐點看護,夜間不間斷巡護。滄州處在滄縣興濟鎮4個村莊和滄縣大官廳鄉19個村莊開展“老鄉看地”的試點。南京處與地方部門建立群眾信息聯絡員制度,豐富信息收集面,暢通信息渠道。天津處與地方嘗試建立巡護線綠道。
3.加強第三方施工全過程管理。按照集團公司第三方施工管理制度,制定了管理實施細則,強化巡護、報告、告知、協議、看護、方案、審批、許可、培訓、驗收等10個關鍵節點控制,實行風險抵押,提高管道第三方施工相遇相交工程的通過“門檻”,做到“死盯和盯死”,杜絕野蠻違章施工。2014年以來共監護第三方施工289處,未發生因第三方施工破壞事故,第三方施工監護處于可控狀態。
目前,全公司共聘請管道巡護工1365人, 在穿(跨)越、淺埋、靠近路邊等易發打孔破壞的管段,租用民房,搭建帳篷,共設立駐點200余處,駐點巡護人員400余人,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線。濰坊、魯寧和滄州等輸油處每天固定800余人輪流到管道一線參加巡護線工作。有效填補了2014年后公安機關組建的管道巡護隊伍退出后的真空。
推動企地共建形成管道保護工作合力
1.主動爭取地方政府的幫助支持,建立聯防共治機制。早在2007年,根據當時管道安全保護的形勢,在集團公司的指導下,和地方聯合成立了山東協調辦,促進了雙方的合作。下一步將在河北、天津等地成立企地警聯防辦公室。
2.建立地企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信息匯報工作。通過定期召開管道保護聯席會議, 統一思想,協調行動,研究解決管道保護重大問題。在基層場站設立立公安機關警務室,開展企地聯勤聯動,保護管道安全。
3.開展管道保護法宣傳活動,發動和依靠群眾參與。各輸油處每季度組織一次小型宣傳活動,由巡護人員走家串戶,宣講輸油管道安全保護常識及法律法規。每年聯合地方公安機關組織兩三次較大規模管道保護法規和舉報獎勵宣傳活動,共同深入管道沿線進行宣傳,增強沿線群眾參與保護管道的法律意識。
4.建立信息收集網絡。輸油站與派出所合作在管道經過的每一個村設立一名信息員,及時掌握管道周邊外來人員的租住房屋、可疑車輛以及建房、施工等情況,在打孔盜油破壞嚴重的地區,設立特勤員,形成了企業、政府、警方、群眾四位一體的群防群治網絡和信息搜集網絡。
運用科技提高事故預警和處置水平
為保證及時預警事故發生,準確判斷原油泄漏位置,公司所轄管線均裝備了原油泄漏報警及定位系統,采取在閥室加密取壓點、雙通道高精度壓力變送器、重新建立模型等措施,提高泄露定位報警定位精度,大大提高事故預警和處置能力。
研發投用的GPS智能巡線系統通過實時查閱地圖、回放巡線人員的行走軌跡、巡線合格率等,促使管道巡線管理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走向智能化管理模式。開展了占壓管道混凝土路面快速破拆技術、原油泄漏快速回收技術的研究。采用鋼釬扎探、管道兩側深犁等“土洋結合”方法, 查找隱匿盜油閥。在重點管段配置高清攝像頭、金屬探測儀等儀器,加強技術防控力度。利用科研項目成果轉化,使用大功率音頻檢漏儀開展地毯式排查,老舊閥門紛紛遁形,效果良好。在重要的路口和關卡,安裝視頻監控,與警方共享安保資源。在管道淺埋地段,預制混凝土保護塊, 增加打孔破壞的時間和難度。
目前,正在開展輸油管道截斷閥室遠程控制升級,將手動驅動方式改為自控驅動,建立集視頻監控、數據遠傳、遠程控制、入侵報警等功能于一體的閥室管理系統,有效提高管道泄漏監測和防盜能力。推廣管道雷達預警系統預防打孔破壞、第三方施工破壞、違章占壓等危害管道的行為。加快研發管道完整性系統,實現全線網絡監控。
樹立法治意識依法合規維護管道安全
2014年以來,公司向管道沿線各級政府發出請求協調開展輸油管道違法占壓物隱患整治的函57件,積極爭取政府的幫助和支持。同時,公司也收到地方政府部門要求我方管道改造的函件29件,要求在管道周邊建設居民區、工廠、加油站以及公路、鐵路穿越管道工程的函件42 件。公司依據管道保護法相關規定和技術規范,向有關單位闡明立場和觀點,有力有節開展工作,取得各方理解支持,從而避免了50余起不符合管道安全保護距離或者圈占的違章建設項目。開展源頭治理,向32家違法占壓管道的業主單位發出了律師函,進行嚴肅交涉,要求無條件拆除違法占有物,保障了管道安全平穩運行。
推進管理改革提升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公司新成立了曹妃甸油庫、寧波輸油處三個輸油生產單位,同時調整了黃島油庫、鄒城輸油處、南京輸油處、天津輸油處等單位的管理范圍。各單位管理范圍和搶維修半徑減小,應急處置時間縮短,與地方政府協調更加便捷,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得到提升。強化搶維修中心、檢測公司的職能。針對6500余公里管道分布在14個省(直轄市)的現狀,組建搶維修中心,優化搶維修隊伍的分布和人員配備,縮短搶維修半徑,加強搶修機具的配備。
通過制定《輸油生產及工程建設相關事件應急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明確并細化了公司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及值班制度,規范了應急事件報告程序,修訂完成了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去年1~9月份,全公司共開展演練3492 次,其中,集團公司級演練1次,公司級演練2 次,處級演練222次,站隊級演練3242次。◢
《管道保護》2015年第1期(總第20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