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管道與輸電線路安全保護思考
來源:《管道保護》2023年第4期 作者:謝偉 時間:2023-7-26 閱讀:
謝偉
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甘肅輸油氣分公司
輸電線路與油氣管道都是線性工程,兩者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和管理上的共同點,近年來我省新建高壓輸電線路工程與埋地管道交叉、近距離并行的情形越來越多,主要是交流750 kV超高壓輸電線路和直流±800 kV、±1100 kV特高壓輸電線路,對管道造成的電磁干擾腐蝕風險問題日益突出。
(1)現有措施
當埋地管道接近、并行或穿越交流輸電線路時,電力線可以通過電容耦合、電阻耦合以及電感耦合三種方式對管道造成交流干擾。一般來說當管道埋地時電容耦合即被消除,但是電感耦合和電阻耦合還存在。管道上的交流電壓使管道與土壤之間有交流電流的流動,通過電化學過程產生交流腐蝕。尤其是在線路發生接地故障或遭受雷擊等異常情況下,幅度大為增強,危害也更大,易引起管道腐蝕和涂層擊穿等,甚至影響人身安全。
目前針對雜散電流干擾,主要根據新建輸電線路工程對埋地管道的雜散電流干擾評價,研究和設計相應防護措施。國內外對于雜散電流干擾的緩解措施包括:一是對干擾源進行控制。根據標準規范在項目建設初期協調溝通,交匯雙方保持合理的間距和角度,從源頭上減少相互的影響。二是對被干擾管道進行緩解排流。主要采用接地排流、極性排流和強制排流的方式進行處理,并定期開展排流設施效果評價,確保排流設施有效運行。三是加強干擾區域的日常監測。每月進行交直流干擾測試或通過安裝智能監測裝置,對存在干擾的區域進行持續檢測評價,在干擾區段通過埋設失重檢查片、腐蝕探頭等方式計算管道腐蝕速率,確定干擾嚴重程度。或者通過管道內檢測數據對管道實際外腐蝕狀況進行評價,根據多次內檢測數據的對比計算管道腐蝕速率,分析干擾規律及特征,并根據結果采取相關措施。
(2)存在問題
隨著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尤其是在河西走廊段有限的空間內,雙方不可避免形成交匯情況,分公司管轄范圍內管道與高壓電力線路相互交叉39處,并行15處,電力系統建設與管道安全運行的相互影響,越來越復雜,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推動問題解決。
缺乏信息溝通機制。目前管道企業多是在項目前期與電力設計院和建設單位溝通較多,往往項目完工后人員隨之發生變化,溝通銜接發生斷檔,沒有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技術標準有待完善。目前直流特高壓輸送線路以及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如何在設計、建設階段避免對油氣管道產生干擾缺乏相關標準規范;同時對于預防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不夠完善,不同單位、不同人員對標準理解不一樣,不利于現場操作執行。
交匯工程管理未覆蓋全生命周期。雙方交叉或并行工程,往往更多的關注建設期的工作,缺少雙方投產運行后管理機制。隨著周邊環境或工藝的影響,建設期的措施不一定滿足長期運行要求,在后期運行監測發現問題難以得到有效及時解決。
(3)有關建議
為了進一步規范油氣輸送管道與輸電線路交匯工程建設和管理,保障油氣輸送管道和輸電設施安全,現提出以下建議。
建立長期溝通協調機制。管道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開展評價需要電力方面提供一些參數,管道企業自己評價或委托第三方評價的數據需要取得電力企業的認可,目前都存在一定困難。很有必要建立長效的溝通協調機制,推動雙方有效合作。
完善相關標準規范依據。一是建議修訂完善《輸氣管道設計規范》《輸油管道設計規范》中有關交直流特高壓輸送線路與油氣管道交叉并行防干擾相互距離、安全限值等設計與管理要求,例如補充直流輸電線路接地極等對管道的干擾防范標準。二是結合實際,制定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對油氣管道干擾防范相關標準規范,更好地指導現場工作。
科學系統開展交匯工程管理。根據交匯工程項目前期規劃、中間實施和后期監測等方面,梳理工作內容和管理要求。可以參考油氣輸送管道與鐵路交匯工程技術及管理規定,從交叉并行技術規定、責任義務、協商機制、應急聯動等方面,系統梳理兩者的關系,作為以后工作的基本遵循。
(根據作者在2023年5月31日油氣管道和輸電線路安全保護研討班上的發言整理)
作者簡介:謝偉,1986年生,現任甘肅輸油氣分公司管道科科長,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師,長期從事管道管理工作。聯系方式:13993129800,331957054@qq.com。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