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白石嶺區域天然氣管線調整工程竣工投運
來源:管道保護 作者: 時間:2025-1-26 閱讀:
1月21日23時46分,大鵬LNG美視末站電廠路的出站閥門全開,成功恢復向下游電廠用戶供氣,標志著深圳市白石嶺區域天然氣管線調整工程(簡稱白石嶺項目)新建管線安全平穩投入運行。
該天然氣長輸管線重大遷改工程的圓滿竣工,為助力深圳市打造國家重點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平臺,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白石嶺項目
大鵬LNG白石嶺區域管線原址位于南山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南角,為政府規劃的五大重點片區之一。大鵬LNG積極響應深圳市政府要求對管線進行遷移,于2022年7月舉行白石嶺項目開工儀式,歷時900多個日夜克臻全功,成功釋放約50萬平方米的城市規劃用地(其中建設用地41萬平方米),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白石嶺項目的管線調整規模達6.3公里,其核心工程白石嶺天然氣管線隧道建設長度約6.05公里,是國內最長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專用山嶺隧道。作為大鵬LNG天然氣長輸管線“坪山-前灣支線”的一部分,投運后將繼續穩定可靠保障下游前灣電廠等4家電廠和燃氣用戶的提氣需求,切實履行保供職責。據統計,每年將有超過13億方天然氣通過這條管線流向深圳市的千家萬戶,氣量可供700萬戶三口之家使用一年。
大鵬LNG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堅持創新驅動、規范管理導向,統籌協調各參建單位,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的應用,通過研發項目專用隧道全斷面硬巖掘進機(TBM)、投用管道全自動焊接設備、配置智能巡檢機器人和集成管道運行安全監控系統等方式,持續提升工程質量與精度,全力打造智能化精品工程。
“隧道掘進”動能澎湃
立項之初,大鵬LNG白石嶺項目組在實地考察調研基礎上,明確隧道建設周邊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多變,工程區間隧道將主要穿越中硬巖層的中細粒混合花崗巖和強風化層,穿越多條破碎帶和富水地層,且需要攻克長距離連續掘進難題。為此,項目組精心研討實施方案,聯合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投入項目專用TBM的設計研發。
在綜合考慮施工需求、現場環境、地形地質等各方面因素后,研制團隊從部件、選型、功能配置等方面進行了匹配性設計,用時5個多月完成了TBM“灣區之光”號的設計和制造,在為掘進安全提供堅實保障的同時,極大提升了隧道施工效率,創造了最高日進尺47米、最高月進尺868米的行業掘進紀錄。
“管道焊接”集智制勝
2024年7月17日,白石嶺天然氣管線隧道全線貫通,項目隨之進入隧道內新建管道安裝階段。項目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CPP900系列全自動焊設備,包括坡口機、內焊機和雙焊炬外焊機,配合電動龍門吊、焊接臺車、雙向電動無軌運管車等定制化管道運輸及吊裝設備,創造性提出“1彎+1直”隧道曲線段管道敷設方案并開展相關模擬論證,通過這些技術革新成果的應用,大幅改善了作業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和安全風險,同時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焊接一次合格率高達99.1%。
“數智運維”向新向優
為確保項目投運后的管道運行安全,大鵬LNG還規劃在隧道內引入防爆智能巡檢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依托隧道頂部架設的懸吊軌道自動行駛,并首創集成包括應力應變、可燃氣體探測、光纖泄漏監測、AI視頻監控及RTU功能于一體的管道運行安全監控系統,后續運維人員可利用智能巡檢機器人實時監控隧道和管道運行狀態及環境狀況,實現管道巡檢由人工向智能的轉變,進一步提升巡檢效率和可靠性。
2025年1月12日零時,白石嶺項目進入最后的沖鋒階段,在為期10天的停氣窗口內有序開展新舊管道接駁作業。經過管道放空、氮氣置換等前置工作,1月13日,現場正式在隧道兩端洞外管道連接線上同步實施4道金口的焊接作業,經過作業人員十余小時的連續奮戰,較計劃提前22小時順利完成管道接駁。
隨后經過無損檢測、特種設備監檢意見通知書獲取、項目試生產方案備案、項目PSSR及專家評審,確保工程質量達標和項目投產要件合規,最終于1月17日具備投產條件,經過氮氣置換和天然氣升壓,白石嶺區段管線于1月21日正式向下游供氣。
白石嶺項目建設歷時兩年半,累計實現160萬安全人工時,以高標準、高水平、高效率奮力書寫了國內天然氣長輸管道專用山嶺隧道建設的新篇章,以高度的企業社會責任感主動對接、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布局,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交出圓滿答卷。
未來,大鵬LNG將繼續秉持社會責任理念,以高水平安全增強高質量發展能力,推動社會價值創造與企業經營發展的有機融合,為更好地保障大灣區能源供應,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上篇:
下篇: